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资源管理
刊  期:双月刊
创刊时间:1979年
主管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主办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
     调查规划院
出版单位:《林草资源研究》编辑部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10-1911/S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7-3438
扫一扫,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0卷 第1期    刊出日期:2023-02-28
    目录
    目录和封面
    2023, 0(1):  0-0. 
    摘要 ( 143 )   PDF (42417KB) ( 103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生态论坛
    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主要结果及分析
    昝国盛, 王翠萍, 李锋, 刘政, 孙涛
    2023, 0(1):  1-7.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1.001
    摘要 ( 2051 )   HTML ( 185)   PDF (1091KB) ( 93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底板,以2019年为基准年,全面查清了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的状况。通过简要介绍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的基本情况,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状况和动态变化,结合相关资料分析了目前的防治形势并提出了对策建议。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5 737.13万hm2,沙化土地面积为16 878.23万hm2。与2014年相比,5年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378.80万hm2,年均减少75.76万hm2。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333.52万hm2,年均减少66.70万hm2

    国家重大战略区域村庄绿化状况及对策探讨
    张月莹, 蒋三乃, 王威
    2023, 0(1):  8-16.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1.002
    摘要 ( 262 )   HTML ( 18)   PDF (1416KB) ( 8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依据2020年卫星遥感影像数据,调查分析了国家重大战略区域的村庄绿化状况及问题,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发展区域村庄绿化覆盖率最高,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区域次之,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最低;2)各区域村庄周边绿化覆盖率高于村庄内部;3)山区村绿化覆盖率高于平原村,平原村高于牧区村;4)除黄河上游地区村庄绿化植被类型以灌草为主外,其余区域村庄绿化植被类型以乔木为主。各区域都存在村庄绿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绿化用地空间受限等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从补齐各区域村庄绿化短板、合理规划村庄绿化用地、挖掘村庄内部绿化潜力、突出不同类型村庄绿化重点、合理配置村庄绿化植被等方面提出了对策建议。

    综合管理
    我国用材林资源状况及木材安全分析
    曾伟生, 杨学云
    2023, 0(1):  17-24.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1.003
    摘要 ( 330 )   HTML ( 32)   PDF (1531KB) ( 15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持续快速发展,木材刚性需求不断增加,木材安全问题受到广泛关注。基于历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结果,对我国用材林资源的权属、起源、龄组、树种等基本情况及分布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了阐述,对我国近70年的木材产量、目前的木材需求及木材安全进行了分析。从建设国家储备林基地、大力培育珍贵用材和大径材、加强森林科学经营、提倡木材节约代用、引导规范木材进口等5个方面,提出了保障木材安全的建议。

    基于人为干扰预警评价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方法研究
    查飞云, 徐瑾, 燕翃翔, 陈慧敏, 赖智慧
    2023, 0(1):  25-33.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1.004
    摘要 ( 171 )   HTML ( 15)   PDF (3436KB) ( 4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我国积极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背景下,对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流程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总结现有方法和步骤的基础上,以人为干扰评价、生态本底评价和人为干扰空间预警评价结果为依据,以整合归并、功能区划分和边界优化为主要步骤的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流程,以期为我国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推进提供参考。

    科学研究
    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林分结构与植物多样性
    雷敏, 刘萍, 李胜强, 施悦谋, 徐正春
    2023, 0(1):  34-41.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1.005
    摘要 ( 299 )   HTML ( 23)   PDF (1962KB) ( 9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讨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林分结构和植物多样性,旨在为其天然次生阔叶混交林森林经营和植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植物多样性高,天然更新能力强。乔木树种和林下植物的单种科组成都在50%及以上,幼苗种类和数量较多,林分天然更新能力较强,幼树相对较少。2)林分郁闭度、株数密度、胸径差异大,林木空间布局有待调整。标准地郁闭度为0.64~0.90,株数密度为675~1 975株/hm2,胸径在5.0~44.5cm之间,林分空间分布多为团状分布,林木竞争处于中庸状态。3)乔木层植物多样性丰富,灌木层植物多样性受林分因子的影响。不同林层中,乔木层的4个指数相对较大;灌木层植物受郁闭度、平均胸径等林分因子的影响,草本层基本不受影响,幼树幼苗层受郁闭度的影响。因此,可进行森林抚育间伐,适度调整林分密度和空间分布,提高幼树幼苗的数量和质量,丰富林下灌木种类,提高流溪河国家森林公园植物群落的多样性和稳定性,确保森林持续稳定发展。

    东天山北坡荒漠区15种植物热值特征研究
    肖云武, 杨建军, 宋娜娜
    2023, 0(1):  42-50.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1.006
    摘要 ( 222 )   HTML ( 12)   PDF (1078KB) ( 3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灌木和半灌木是维持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生态系统稳定性的重要植被类型。采集东天山北坡荒漠区的15种优势灌木和半灌木植物茎、枝、叶等器官样品,测定其热值、灰分、碳含量,研究灌木种类、器官、灰分含量和碳含量对灌木热值的影响及其相关性,以期为深入了解干旱地区典型沙漠环境下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15种植物全株(地上)热值范围为14.21KJ/g(短叶假木贼)~19.87KJ/g(小檗),平均热值为18.38KJ/g,该值高于全球陆生植物平均热值;2)灌木物种科间热值和碳含量存在差异,豆科和菊科植物相对于蔾属和蓼科植物有更高的热值和碳含量;3)灌木植物茎、枝、叶的热值,灰分含量和碳含量也存在差异,植物各器官热值平均值大小顺序为茎>枝>叶,灰分含量平均值大小顺序为叶>枝>茎,碳含量平均值大小顺序为枝>茎>叶;4)热值与灰分之间呈现极显著负相关(P<0.01),与碳含量呈现极显著正相关(P<0.01)。

    桫椤光合特性和水势对干旱胁迫及复水的响应
    吕朝燕, 高智席, 徐兴线, 吴焕, 陈兴艳
    2023, 0(1):  51-61.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1.007
    摘要 ( 242 )   HTML ( 6)   PDF (3540KB) ( 3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弄清木本蕨类植物对干旱胁迫的适应能力,选用3a生桫椤苗,通过盆栽控水对其进行干旱胁迫和复水处理,研究了干旱历时3,6,9,12d和复水历时3,6,9d时桫椤叶片水势和光合作用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干旱时间的延长,桫椤叶片水势整体呈升高趋势,净光合速率(Pn)呈下降趋势,胞间CO2浓度(Ci)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气孔导度(Gs)和蒸腾速率(Tr)呈降低—升高—降低的趋势。干旱初期(6d前),PnGs,Ci变化趋势基本一致,Pn的下降主要由气孔限制引起。而干旱后期(6d后),PnGs,Ci变化趋势不一致,Pn的下降主要由非气孔限制引发。复水后,桫椤叶片PnTr基本恢复到了充分供水时的水平,而水势、GsCi恢复到了充分供水时以上的水平。同时,桫椤叶片水分利用效率(WUE)随干旱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干旱6d后即呈下降趋势,且复水后,桫椤叶片WUE基本恢复到了充分供水时的水平。综合来看,桫椤具有相对较差的干旱耐受能力和相对较强的复水恢复能力。并且,通过干旱胁迫和复水过程光合生理特征的综合分析,初步认为桫椤属于干旱避免型植物。

    濒危植物景宁木兰分布特征及其与生境土壤性质的关联分析
    邬宇峰, 徐建恩, 申亚梅, 石从广, 任明杰, 仇建习, 叶珊, 胡伟
    2023, 0(1):  62-70.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1.008
    摘要 ( 226 )   HTML ( 6)   PDF (1508KB) ( 3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位于浙南山区的丽水市莲都区峰源乡为研究地点,调查濒危植物景宁木兰(Magnolia sinostellata)的种群分布情况,采集生境土壤样品测定理化指标,并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探讨土壤性质对景宁木兰分布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景宁木兰主要分布在公益林,萌生能力极强,但大部分植株的每丛萌条数量不多;分布区生境土壤pH均值4.96,含水率极低,有机质丰富,有效磷明显不足,上层植被不是影响居群间土壤性质差异的唯一因素;关联分析显示,景宁木兰的分布情况和生境土壤的pH值、有效磷和速效钾3个理化指标关联密切,其中pH值的影响程度最高,与景宁木兰植株数关联度最大的是中土层有效磷含量,与平均每丛萌条数关联度最大的是表土层pH值。

    不同林龄华山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及其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何斌, 李青, 李望军, 邹顺, 白晓龙, 冯图
    2023, 0(1):  71-79.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1.009
    摘要 ( 265 )   HTML ( 18)   PDF (1538KB) ( 5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阐明林龄对华山松人工林土壤养分以及碳(C)、氮(N)、磷(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的影响,在贵州省毕节市境内的乌蒙山选取4个林龄(10,16,22,47a)的华山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在每个林分内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段分别设置3块20 m×20 m样地,每块样地内按“S”形设置5个采样点,测定0~20 cm土层土壤的pH、总碳(TC)、全氮(TN)、全磷(TP)、全钾(TP)、全钙(TCa)、有机碳(SOC)、速效氮(AN)、速效磷(AP)、速效钾(AK),并计算土壤C:N:P化学计量比,分析它们随林龄的变化及其与C:N:P化学计量比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林龄华山松人工林土壤SOC含量23.624~65.093g/kg,TN含量1.533~5.157g/kg,远高于全国土壤的平均水平;TP含量0.327~1.097g/kg,与全国土壤平均水平相当,说明研究区内土壤C,N含量较高;2)林龄对华山松人工林土壤养分和C:N:P生态化学计量比均有显著影响;随着林龄增长,华山松人工林土壤TC,SOC含量,C:N和C:P先降低后增加,TN,TP,AN,AP和AK含量逐渐增加,土壤pH,TK和TCa含量先增加后降低,N:P呈波浪形变化趋势;3)土壤C:N,C:P与TK,TCa的相关性大于与TN,TP的相关性,说明华山松人工林土壤C:N和C:P主要受钾和钙的影响。因此,在华山松人工林经营管理过程中,如何科学调控土壤中钾(K)和钙(Ca)含量显得尤为重要。研究结果可以为华山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和科学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长期排水造林对云贵高原亚热带泥炭藓沼泽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
    杨浚恒, 崔海军, 石珣珣, 郭应, 张璞韬, 毕晓婷
    2023, 0(1):  80-86.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1.010
    摘要 ( 159 )   HTML ( 4)   PDF (1113KB) ( 2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究排水造林对亚热带泥炭藓沼泽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为科学保护与恢复该类型湿地提供理论基础。选择贵州娘娘山湿地天然泥炭藓沼泽为对照样地,选择经立地条件相似的泥炭藓沼泽排水造林20年形成的柳杉林为处理样地,比较二者表层(0~10cm)土壤理化性质的差异。主要结果:1)泥炭藓沼泽土壤总碳含量、总氮含量、pH、碳与磷质量比(C:P)、氮与磷质量比(N:P)、速效钾含量、硝态氮含量、铵态氮含量、土壤质量含水量显著高于柳杉林土壤相应的指标值(P<0.05);泥炭藓沼泽土壤容重显著低于柳杉林土壤容重;2)主成分分析显示,长期营造柳杉林后土壤理化性质总体已发生明显分异;3)土壤总碳含量与总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且二者与C:P,N:P,速效钾含量、硝态氮含量、质量含水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C:P,N:P,铵态氮含量、硝态氮含量、速效钾含量两两之间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或显著正相关(P<0.05);土壤质量含水量与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总之,泥炭藓沼泽长期营造柳杉林后,表层土壤大量有机质发生氧化分解,土壤含水量显著降低,容重显著增加,土壤磷限制缓解,土壤理化性质总体发生明显分异,由泥炭土转变为矿质土。

    桉树相容性可加性立木生物量模型系统研建
    蔡会德, 卢峰, 徐占勇, 潘黄儒, 孟想, 曾伟生
    2023, 0(1):  87-93.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1.011
    摘要 ( 201 )   HTML ( 9)   PDF (1002KB) ( 9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桉树是我国南方重要的速生树种,在保障国家木材安全和增强森林碳汇能力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尚无可靠的立木生物量模型。从我国桉树林的主要分布区广西分别采集了183株和124株代表性样木的地上生物量(含干、皮、枝、叶各个分量)和地下生物量数据,采用最新的综合哑变量方法和误差变量联立方程组方法的联合估计技术,建立了相容性可加性一元和二元立木生物量模型系统。结果表明,地上、地下生物量模型的确定系数R2均在0.95以上,平均预估误差MPE分别在3%和6%以下。通过对3组已发表的桉树地上、地下生物量模型的估计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仅1组模型能达到相关技术规程的精度要求,另外2组模型的估计结果明显有偏差,其中偏差最大的地下生物量模型其相对误差甚至超出了100%。此次研建的桉树相容性可加性立木生物量模型系统,为准确估计广西乃至全国桉树林的生物量及碳储量提供了计量依据。

    不同施肥措施对美国木豆树苗木生长特性的影响
    李志, 周慧娜, 王言歌, 刘震, 王艳梅, 李明婉, 毕会涛
    2023, 0(1):  94-103.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1.012
    摘要 ( 196 )   HTML ( 9)   PDF (1491KB) ( 2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不同施肥措施对美国木豆树苗木生长特性影响,为木豆树苗木肥料供应提供理论依据。以长势良好且均匀的3个月生美国木豆树幼苗为材料,采用部分“3414”方案设计试验,氮、磷、钾等3种无机肥配以生物炭有机肥,共8个处理,设置3种施肥措施:不同水平氮磷钾肥配置,不同氮磷钾肥缺失和生物炭肥添加,对美国木豆树苗木地径、株高、冠幅和叶绿素含量(SPAD值)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相比于磷、钾元素,美国木豆树更加需要氮肥的调控;合理的肥料搭配施用能够很好地促进美国木豆树苗木的生长发育,施肥量氮、磷、钾配比为8,4,6g/株,可以作为美国木豆树苗木栽培的一种养分供给方案。

    广西野生秋海棠植物资源与园林应用综合评价
    高洋洋, 黄莹, 黄扬, 唐文秀, 黄仕训, 邓涛
    2023, 0(1):  104-114.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1.013
    摘要 ( 283 )   HTML ( 7)   PDF (3694KB) ( 3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广西境内的秋海棠属植物资源丰富,开发应用前景广阔。通过对广西野生秋海棠的调查和栽培实验,应用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对60种广西野生秋海棠进行综合评价,为秋海棠的引种驯化和园林应用等方面提供科学依据。评价体系由观赏特性、生物学特性及开发潜力3个准则层及16个评价因子构成。研究发现:1)伞叶秋海棠等8种植物具有观赏价值高、抗逆性强、适宜范围广、应用方式多样等特点,综合评级为I级;2)黑峰秋海棠等14种植物具有适应性强、养护简单等特点,开发潜力较好,但观赏性稍逊一筹,综合评级为II级;3)桂南秋海棠等18种植物具有养护简单、生长势强等特点,开发应用价值一般,综合评级为Ⅲ级;4)大新秋海棠等13种植物在适应性方面较低,在园林推广应用方面不占优势,但可在特定领域展现出自身价值,综合评级为Ⅳ级;5)崇左秋海棠等7种植物的园林应用价值较低,适应性也较差,可作为种质资源保存在基因库中,综合评级为Ⅴ级。研究建立的野生秋海棠植物资源综合评价体系,对广西乃至全国的野生秋海棠资源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技术应用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树种分割实践
    蒲涛, 王妮, 龚育红, 王安
    2023, 0(1):  115-126.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1.014
    摘要 ( 191 )   HTML ( 28)   PDF (9265KB) ( 12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郁闭度超过60%的林地具有树种种类复杂、种内特征差距小及种间位置间距小等特点。虽然传统卷积神经网络(CNN)较其他分类方法具有精度高与自动化水平高等优势,但其存在学习效率低、识别精度提升困难及可解释性差等缺点。此外,传统规则分割绘制树种图的方法忽视了树种及遥感地物边界特征的变化,易在高郁闭度的林区产生椒盐现象。为解决上述问题,提出基于类激活映射及自注意力模型(ST)的新的树种分类方法(G-ST),它集成了迁移学习、ST分类模型与梯度下降的类激活映射,通过综合长距离特征、数据增强、其余领域的特征知识及预测训练关注度,提升G-ST分类精度、模型泛化能力及可解释性,结合简单线性迭代聚类方法生成树种专题地图。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树种图精度较传统CNN结合规则分割的制图方法更高,林木及遥感地物边界更趋近于矢量化结果,能有效为树种影像分割、制图及分布统计工作提供参考。

    高分多模卫星林业地类及树种识别应用研究
    高金萍, 于慧娜, 翟召坤
    2023, 0(1):  127-132.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1.015
    摘要 ( 270 )   HTML ( 9)   PDF (5817KB) ( 7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遥感分类技术一直是林草行业应用的热点和难点,2021年开展的国家林草综合生态年度监测开始广泛应用遥感技术开展林地、草地和湿地图斑变化判读,地类前后变化的识别精度是其难点和关键。通过利用国内首颗分辨率优于0.5m的高分多模卫星,在湖南省桃源县、吉首市2个试验区分别开展林业主要地类识别和树种精细识别应用实践研究。结果表明:随机森林方法在林业地类识别中表现较好,林地、湿地、其他林地等主要地类的总体分类精度为89.56%,Kappa系数为0.733;K最邻近分类法对杉木、马尾松、灌木组、柑桔4个主要树种的总体识别精度为77.58%,Kappa系数为0.697。总体而言,高分多模卫星遥感分类和目标识别能力较好,在林草调查监测工作中应用潜力较大。

    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森林单木位置提取研究
    曹庆安, 左勇, 何原荣, 冷鹏
    2023, 0(1):  133-140.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1.016
    摘要 ( 154 )   HTML ( 12)   PDF (6529KB) ( 5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河北塞罕坝林场落叶松林地为研究对象,通过选取样地布设水泥桩和反射片,针对森林单木提取精度不高等问题,开展基于激光点云数据的森林单木位置提取方法研究,为森林资源调查的单木定位和数量统计提供参考。通过将采集的森林地面点云数据,采用反射片模式与各个测站点云数据进行配准,提出一种改进的体素空间邻域和RANSAC圆柱拟合方法,分3种不同大小的样地进行单木位置提取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单木位置提取效果较好,提取精度均在93%以上。

    基于面向对象的吉林一号遥感影像湿地植被群落分类
    谢文春, 李强峰, 李艳春, 吴振山, 杨正凡
    2023, 0(1):  141-152.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1.017
    摘要 ( 149 )   HTML ( 9)   PDF (14733KB) ( 4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利用遥感技术提取湿地植被群落组成与分布,对湿地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青海乌兰都兰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区,利用吉林一号遥感影像,通过影像分割,特征优化,选择KNN与RF分类模型,对都兰湖湿地植被群落进行划分,并验证分类精度。结果表明,根据ESP 2工具提供的分割尺度,植被群落面向对象分类的最优分割尺度为18,植被与非植被区域分割尺度为32和85。地物类型划分方面,仅利用影像波段信息及相关指数的阈值不能精确提取地物类别,需要结合影像几何特征和纹理特征提高分类精度,利用特征空间优化工具对61个影像特征进行优化,最终筛选出了40个影像特征并用于分类。根据混淆矩阵分类精度评价结果,KNN算法分类结果优于RF,其中KNN总体分类精度为81.80%,Kappa系数为0.79;RF总体分类精度为72.59%,Kappa系数为0.68。根据分类结果,都兰湖湿地植被覆盖率为44.41%,植被群落的组成及分布特征可以为湿地生态建设及管理提供依据。

    机载激光雷达数据估测森林资源蓄积量研究
    邱洁, 李倩楠, 虞瑶
    2023, 0(1):  153-160.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1.018
    摘要 ( 309 )   HTML ( 8)   PDF (1641KB) ( 4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针对传统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方法周期长且费时费力,难以满足新形势下森林资源动态监测需求的问题,以南京市六合区内3个林场为研究区,利用平均点密度1点/m2的激光雷达数据提取特征变量,结合二类调查数据,使用SMLR与Boruta两种算法进行因子筛选,对比SMLR,SVM与RF这3种建模方法,估测森林蓄积量。结果表明:1)高度因子是影响森林蓄积量的主要特征参数;2)SVM和RF这算法在模型拟合与验证精度方面均表现较优,SVM算法在混交林方面表现略逊色于RF这算法,SMLR方法表现不佳。结果表明,利用激光雷达提取因子与森林蓄积量进行建模有较好的结果,稀疏性机载激光雷达对森林资源调查有较好的适用性,为今后森林资源调查提供了新的思路。

    基于UAV航测的等级道路绿地景观多样性探讨
    徐干君, 王亚萍, 李鑫洋, 郭楠, 杨玫, 贺丹
    2023, 0(1):  161-172.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1.019
    摘要 ( 202 )   HTML ( 7)   PDF (25854KB) ( 2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礼泉县2021年国道、县道、乡道景观优化前后的道路绿地为研究对象,采用无人机航测、实地调查及地理信息系统获取道路绿地信息,结合UAV航测生成的DOM,DEM,DSM文件,提取景观特征,提出改造模式,进行景观优化。对优化后的道路绿地抽样分析其物种多样性,通过计算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综合分析多样性特征,提出适用于礼泉县道路绿地系统的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1)UAV航测适用于不同景观特征的道路绿地信息采集,在资料收集上具有普适性,道路绿地受道路等级、宽度的影响,景观配置呈现明显差异。礼泉县域内国道绿化景观基础最好,乡道景观基础最差,存在植物种类单一、地域特征缺失、群落结构不丰富、生态效益不佳等缺点。2)基于场地特征提出完善型和改造型景观改造模式,完善型分为局部修改和整体丰富两类,局部修改以“破灰增绿、景观衔接”为设计要点,整体丰富以“添层、加色、补数”为设计要点,改造型以“背景树+观赏灌木+地被”为主要形式。3)景观优化后各等级道路物种多样性提升,整体景观效果显著,对森林城市建设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普洱多源土地覆盖产品一致性分析与精度评价
    闫明, 庞勇, 何云玲, 蒙诗栎
    2023, 0(1):  173-182.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1.020
    摘要 ( 134 )   HTML ( 6)   PDF (7491KB) ( 3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数据质量评价是土地覆盖产品选择的依据和应用的前提。以云南省普洱市为研究区,采用面积相关系数、类型混淆分析、空间模式一致性分析以及混淆矩阵等方法,根据机载影像分类和亚米级影像目视判读结果,分析了该区的4种10m空间分辨率的土地覆盖产品(Pu'er LC,Esri_Land_Cover_2020_10m,ESA World Cover和Dynamic World)的精度和一致性。结果表明:1)4种土地覆盖产品的土地类型和分布格局基本一致,以林地为主,灌木与草地、耕地次之,面积相关性较高,相关系数均大于0.9;2)空间高一致性区域占普洱总面积的64.87%,以林地为主,空间一致性较低的区域内灌木与草地、林地、耕地、建设用地等土地覆盖类型交错分布;3)精度验证结果表明,Pu'er LC数据总体精度最高(88.52%),其他3个产品总体精度相差不大,在75%左右。研究可以为土地覆盖数据质量评价和使用等方面提供参考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