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欢迎访问林业资源管理
刊  期:双月刊
创刊时间:1979年
主管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主办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
     调查规划院
出版单位:《林草资源研究》编辑部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10-1911/S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7-3438
扫一扫,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

当期目录

    2023年 第0卷 第2期    刊出日期:2023-04-28
    目录
    目录和封面
    2023, 0(2):  0-0. 
    摘要 ( 101 )   PDF (5464KB) ( 130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管理
    世界主要碳排放国家碳达峰和碳汇能力研究
    张哲, 张煜星
    2023, 0(2):  1-9.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2.001
    摘要 ( 280 )   HTML ( 28)   PDF (4802KB) ( 44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现实的经济和科技水平下,实现碳中和就必须首先实现碳达峰。研究世界主要碳排放国家的碳达峰基础和碳汇能力对于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选取了世界224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总量排名靠前的24个国家,根据其1960—2018年间的CO2排放量、GDP总量、能源消耗、森林碳汇能力等数据进行分析,认为经济大国在碳达峰之前,CO2排放量均与GDP、人均GDP呈正相关。进一步分析表明:在人均GDP达到2.0万~3.5万美元、低碳能源占比达到35%以上时,有实现碳达峰且碳排放出现下降的可能;天然气能源占比50%以上,或者煤炭和石油供应占比不高于55%,人均GDP达到3.5万~4.5万美元时,也有实现碳达峰且碳排放出现下降的可能。可见,能源供应结构是实现碳达峰的第一决定性因素,即低碳能源占比越高,碳达峰越容易实现;人均GDP是实现碳达峰的重要条件,只有经济实力雄厚的国家才有提高减排技术的能力。目前,研究所涉及的各国森林碳汇能力均在不断提高,但占其本国的年碳排放量比例较低,大部分国家不足15%,一些国家的森林碳汇能力还在降低,实现碳中和仍需要相当长时间。因此,应特别重视森林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高效、可持续经营。

    “双碳”背景下基于碳汇交易的河北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研究
    赵忠宝, 耿世刚, 李克国, 刘增强
    2023, 0(2):  10-16.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2.002
    摘要 ( 265 )   HTML ( 13)   PDF (1004KB) ( 15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森林碳汇在“碳中和”中起着重要作用,建立基于碳汇交易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是促进“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目标尽快实现的重要保障。目前,我国基于森林碳汇交易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处于探索阶段,急需将森林碳汇价值完整纳入森林生态效益补偿体系,建立有效、稳定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以森林碳汇交易与生态效益补偿为主线,论述了森林碳汇作为生态效益补偿依据的可行性,分析了河北省森林碳汇交易现状及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基于碳汇交易的河北省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的思路与对策,以期为河北省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提供参考依据,为河北省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支撑。

    实践探讨
    森林火灾风险评估技术体系探讨
    蒋春颖, 杨雪清, 张国丽, 孙志超, 蒋云安, 蒋爱军
    2023, 0(2):  17-26.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2.003
    摘要 ( 287 )   HTML ( 19)   PDF (1228KB) ( 44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综合利用森林火灾致灾危险性、承灾体暴露度、承灾体脆弱性,构建森林火灾风险评估指标体系。致灾危险性选取可燃物、气象条件、野外火源、地形地势等方面的内容为评估指标,承灾体暴露度选取地上活生物量、房屋建筑数量、人口数量、GDP等方面的内容为评估指标,承灾体脆弱性选取易燃林地比例、易燃建筑面积比例、老幼人口数比例、经济活动脆弱性等方面的内容为评估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通过专家打分的方式,确定各评估指标的权重。将森林火灾风险评估精度细化到小班、30弧秒地理格网,乡镇级、县级等多空间尺度,以满足国家、省、市、县不同行政级别森林防火管理精度需求,同时也为不同地区、不同时期的森林火灾风险识别提出最佳解决方案。

    草原资源管理“一张图”智慧管理平台建设实践与探讨——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智慧草原管理平台为例
    王林, 高金萍, 田海静, 武强, 石俊华, 周信, 范云豹, 谢晶杰
    2023, 0(2):  27-35.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2.004
    摘要 ( 224 )   HTML ( 15)   PDF (10734KB) ( 14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实现以草原小班(图斑)为基本单位的精细化管理,是我国草原高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以2021年我国各省级草原行政主管部门启动的草原基况监测(本底调查)为契机,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智慧管理平台建设为案例,提出我国草原调查监测体系下省级行政区草原信息化管理解决方案,将国家提出的草原资源管理“一张图”的新理念率先落地兵团,为草原资源监测与管理的常态化、动态化和智能化提供有力支撑,为促进林草融合、实现林草资源一张图奠定基础。该平台普适性好,可为其他正开展或已完成草原基况监测的省级行政区提供方法借鉴和实践经验。

    自然保护地管理平台设计与实践探索
    谷洁, 路秋玲, 胡绪垚, 刘虎祥, 刘楠
    2023, 0(2):  36-42.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2.005
    摘要 ( 166 )   HTML ( 11)   PDF (1221KB) ( 9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引入智能化、一体化管理体系,以省级自然保护地管理为研究案例,探索自然保护地的综合信息化管理,研究自然保护地多类型、多数据库的标准化建设和融合管理,分析自然保护地不同数据类型特点。根据自然保护地的管理需求,研建数据、资源、监测、管理等4个独立模块系统组成的自然保护地管理平台,从技术上解决多部门、多类型数据的传统管理、数据更新等问题,从管理上理顺自然保护地设立、调整、撤销以及建设项目等工作的线上流程,从应用上实现单个平台对自然保护地多方面、多角度的综合管理,有力支撑了自然保护地的智慧化、便捷化管理,提升了自然保护地的综合管理水平。构建的平台适用于省级自然保护地管理,可推广至各省级自然保护地管理部门使用,以推进我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管理的发展。

    科学研究
    我国一元立木材积表基本现状分析与估计误差检验
    曾伟生, 杨学云
    2023, 0(2):  43-49.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2.006
    摘要 ( 277 )   HTML ( 7)   PDF (1271KB) ( 87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立木材积表是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的重要基础数表。一元立木材积表在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已经应用了40多年,目前的适用性如何一直未进行过系统检验。对现行一元立木材积表的基本现状,从数量、分区、树种及材积式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利用138 911株测高样木数据对大部分一元立木材积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应用的一元立木材积表总数达到707个,按省级行政区分布数量相差悬殊,从3~171个不等;有18个省级行政区划分了若干个编表总体,而其它省级行政区则是以行政区范围为总体;各省级行政区编表树种组数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最少的才3个,最多的达到31个;编表所用模型达到25个,但近九成的一元立木材积表是基于其中5个模型编制的;全部一元立木材积表约七成超出了±5%的允许误差限,31个省级行政区及四大森工集团的材积估计误差有10个超出了±10%的范围,其中负偏最大的为-14.86%,正偏最大的为23.22%。基于分析结果,建议在本次清查期末对现行的一元立木材积表进行一次全面而系统的适用性检验,并对已存在显著偏差的一元立木材积表进行统一修订,从编表总体划分、树种分组、材积式类型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同时还应积极推进材积估计方法从一元表向二元表转变。

    杉木人工林生物量分布特征及其碳计量参数
    蓝肖, 郝海坤, 黄开勇, 陈琴, 戴俊, 程琳, 陈仕昌
    2023, 0(2):  50-56.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2.007
    摘要 ( 203 )   HTML ( 13)   PDF (1668KB) ( 27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探究杉木人工林生物量的分布规律并建立其生物量预测模型,为预测和评估其固碳能力提供依据。采用野外生物量调查和室内测定等方法,选择广西杉木典型栽培区的不同林龄阶段和不同立地条件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对其根茎比、木材基本密度、含碳率和生物量转化与扩展因子等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林龄杉木树干生物量的占比最高,幅度为40.00%~67.40%,树根其次,幅度为14.70%~22.70%;杉木的平均根茎比值为0.263,木材基本密度的平均值为300.5 kg/m3;不同相对生长方程回归模型对于树干、树皮、树枝、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以及总生物量的拟合效果并无明显差别;杉木各器官平均含碳率为50.57%,呈随林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杉木树干生物量与蓄积量的关系以幂函数略优,而地上生物量、地下生物量和总生物量与蓄积量的关系则以双曲线模型略优。

    基于区域化特征分析的活立木生物量调查抽样优化
    吴恒, 刘浪, 陆驰, 王保云
    2023, 0(2):  57-63.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2.008
    摘要 ( 143 )   HTML ( 9)   PDF (1333KB) ( 8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森林生物量调查监测是正确认识和管理森林生态系统的基础性工作,分析已有的调查资料是提高抽样效率的有效途径。采用四川省森林资源连续清查第六次至第九次数据,即2002年、2007年、2012年和2017年4个年度固定样地的调查数据,进行区域化特征分析,基于聚类分布模式进行空间分层抽样,采用不等概率抽样估计总体特征值。结果表明:区域化特征聚类分层能有效降低层内的方差,作为空间分层抽样的先验信息;在95%可靠性下,空间分层抽样活立木生物量估计精度的均值为93.41%,显著减少了外业样地调查工作量,能有效地提高抽样效率。

    川西南云南松林可燃物载量模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鲜明睿, 党巍, 代斌, 刘波, 林国刘
    2023, 0(2):  64-69.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2.009
    摘要 ( 162 )   HTML ( 9)   PDF (1158KB) ( 17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研究川西南云南松林可燃物载量及其影响因素,为该区域森林可燃物估算与调控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森林火灾风险普查布设的669个样地的可燃物调查数据,选择多种函数进行建模并评价其拟合效果,对不同类型可燃物载量及其影响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1)云南松样地的可燃物总载量均值为75.50 t/hm2,最小的为人工低郁闭度幼龄林,最大的为天然高郁闭度成过熟林。2)可燃物载量中,占比最大的是乔木层,其次为枯落物层,占比最小的是草本层。3)通过模型运算表明:通过乔木层可燃物载量能较好地估算林分可燃物载量;5种模型中,以线性模型的拟合效果最优。4)与可燃物载量相关性较高的影响因子有林分断面积、平均胸径、郁闭度、林分密度和坡位。川西南云南松林地表可燃物载量介于5~10 t/hm2之间,存在较大的森林火灾风险隐患,应当加强对枯落物的定期清理以降低森林火灾风险。

    亚高山草甸不同坡位冷箭竹生境特征及对生长的影响
    颜科宇, 陈平平, 李建兴, 张丽梅, 刘辉, 陈正发
    2023, 0(2):  70-78.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2.010
    摘要 ( 127 )   HTML ( 7)   PDF (2297KB) ( 45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冷箭竹作为低纬度高原亚高山草甸的优势植物种,明确不同坡位冷箭竹生境特征及关键生长影响因子对其群落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云南寻甸高本山区亚高山草甸冷箭竹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不同坡位冷箭竹生长及生境因子特征,采用相关性热图辨识冷箭竹关键生长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随坡位上升呈降低趋势,风速和太阳辐射强度随坡位上升呈升高趋势。2)不同坡位土壤颗粒组成均以粉粒为主,土壤容重随坡位上升呈升高趋势,土壤含水率、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化学指标均随坡位上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草甸土壤呈明显的酸性特征,中坡位土壤理化特性反映出土壤质量水平相对更高。3)随着坡位上升,冷箭竹形态和群落特征均呈现出显著的劣化趋势。4)相关性热图分析表明,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强度、风速、土壤容重和有效磷对冷箭竹相应生长特征影响较大,其中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强度、风速和土壤容重是影响冷箭竹生长的关键性因子。

    白鹃梅属植物抗旱性研究与评价
    孙宜, 刘浡洋, 石青松, 陈燕, 包峥焱, 王扬
    2023, 0(2):  79-87.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2.011
    摘要 ( 112 )   HTML ( 7)   PDF (1735KB) ( 8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以红柄白鹃梅和齿叶白鹃梅2 a生播种苗为试验材料,在人工控水条件下,采用盆栽试验,设置100%(对照,CK)、75%(轻度干旱,LD)、50%(中度干旱,MD)、25%(重度干旱,SD)和0%(极度干旱,ED)等5个水分梯度进行干旱胁迫处理,测定2种白鹃梅在干旱胁迫下的形态指标、叶片SPAD值和叶绿素荧光动力学参数,利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对抗旱指标进行筛选与评价。结果表明:1)干旱胁迫导致2种白鹃梅的株高降低,叶片数量减少,叶片含水量降低,叶片SPAD值下降,初始荧光(Fo)增长,最大荧光(Fm)、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降低,但MD时差异不显著。2)相关性分析表明,各抗旱指标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形态指标与生理指标显著相关。3)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7个抗旱指标可分为2类,累计贡献率达96.17%。筛选出FoFmFv/Fm、叶片数量、SPAD值等5个主要抗旱指标对2种白鹃梅的抗旱性进行综合评价,红柄白鹃梅在SD下可正常生长,齿叶白鹃梅在MD下可正常生长。

    油松人工林土壤N2O排放通量的昼夜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子
    李枭阳, 马秀枝, 杨玉培, 李长生
    2023, 0(2):  88-95.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2.012
    摘要 ( 123 )   HTML ( 12)   PDF (1444KB) ( 8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揭示大青山油松人工林全年土壤N2O排放通量的昼夜变化规律,基于土壤N2O排放通量观测的日动态数据,确定最佳的日采样时段,为精确评估区域土壤N2O排放通量提供基础数据。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GC)法,对大青山油松人工林2020—2021年生长季和冻融期土壤的N2O排放通量进行野外原位观测。结果表明:1)生长季(2020年6—9月),观测日土壤N2O排放通量平均值都出现在当日的15:00—17:00时段内;冻融期(2020年11月至翌年3月),观测日8:00—12:00时段的观测值接近土壤N2O排放通量的日平均值。2)2021年,观测日土壤N2O排放通量平均值出现在7月当日的7:00—9:00时段内及6—9月当日的15:00—17:00时段内。根据研究结果确定了大青山地区油松人工林土壤N2O排放通量的最佳取样时间为生长季的上午9:00或下午15:00,冻融期的上午8:00,获得的通量值经过矫正后可代表当日土壤N2O平均排放通量;根据生长季和冻融期温度与土壤N2O排放通量效应值的分析结果,确定温度为影响大青山地区油松人工林土壤N2O排放通量的重要因素。

    技术应用
    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植被类型遥感监测
    王晓慧, 张会儒, 庞勇, 覃先林, 李海奎, 蒙诗栎, 余涛
    2023, 0(2):  96-103.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2.013
    摘要 ( 176 )   HTML ( 13)   PDF (3703KB) ( 13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应用中等分辨率遥感影像开展森林植被类型遥感监测,为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成效监测以及森林植被制图提供技术支撑。以汪清林业局为例,基于Landsat 8 OLI的生长季和非生长季影像,应用随机森林分类法,以及基于时间维的分类结果校正,开展森林植被类型信息提取研究,根据混淆矩阵和查全率分析引起森林植被类型混分的因素。结果表明:1)研究区森林植被类型遥感监测的总体精度为86.41%,Kappa系数为0.82,体现了较好的分类效果。2)在各森林植被类型中,落叶阔叶林地分类精度高,生产者精度和用户精度在90%以上;落叶针叶林地生产者精度较高,为86.96%;常绿针叶林地和针阔混交林地生产者精度和用户精度较低,平均为75.19%。常绿针叶林地、落叶针叶林地、落叶阔叶林地与针阔混交林地分类混分的影响因素为混交比例、郁闭度和林龄。3)汪清林业局森林覆盖率为96.64%,落叶阔叶林地所占面积比例最大,针阔混交林地次之,落叶针叶林地、常绿针叶林地、灌木林地和其他林地分布比较少。通过分析可知:基于中等分辨率影像的多时相和物候信息,有利于提取天然林保护工程区森林植被类型。

    基于高分遥感数据的阿尔泰山乔木林地上生物量预测
    张绘芳, 朱雅丽, 张景路, 高健, 地力夏提·包尔汉
    2023, 0(2):  104-110.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2.014
    摘要 ( 150 )   HTML ( 10)   PDF (2195KB) ( 64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了在区域尺度上精准和便捷地估测森林生物量,以高分遥感数据和实地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提取植被指数、纹理等遥感特征变量,并运用最近邻算法(k-NN)构建乔木林地上生物量预测模型。结果表明,运用k-NN进行区域尺度上乔木林生物量遥感定量估测,当k值为2,特征为B1(波段1)、SR(简单植被指数)、NDVI(归一化植被指数)、B4(波段4)时,研究区乔木林生物量估测结果最优。通过分析可知:乔木林生物量整体表现不高,地上生物量为803.90万t,单位面积生物量均值为82.15 t/hm2;乔木林主要龄组是成熟林时,其面积和生物量占比均最大;在海拔1 500~2 400 m范围,乔木林单位生物量较高。

    基于MaxEnt模型的仙霞岭省级自然保护区藏酋猴生境适宜性评价
    余著成, 徐林莉, 罗水根, 王梅芳, 周晓, 陈丹娜, 金伟
    2023, 0(2):  111-117.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2.015
    摘要 ( 148 )   HTML ( 8)   PDF (3775KB) ( 30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藏酋猴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开展藏酋猴生境适宜性评价对合理科学保护该物种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红外相机监测技术获取的位点数据,结合植被、地形和人为干扰等3类环境因子,采用MaxEnt 模型对江山市仙霞岭自然保护区中藏酋猴的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MaxEnt 模型可以较准确地预测藏酋猴生境适宜性空间分布。通过分析可知:藏酋猴中和高适宜生境主要分布在保护区东南、东北和西北部海拔较高的阔叶林内,面积为3 041.10 h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 43.96%;因子变量贡献分析表明,海拔、离林道距离和坡向是影响生境质量的主要因子,贡献率分别为33.30%,29.40%和12.40%。结合保护区植被、地形等栖息地条件及藏酋猴生境适宜性,需要进一步合理规划保护区的功能区,防止毛竹林面积扩张引起阔叶林的退化,提高西北部与西南部适生区的连通性,为藏酋猴种群的迁移提供安全畅通的廊道。

    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区域性河流水系森林景观格局评价与优化
    谢卓洪, 刘利杰, 莫燕卿, 陈楚民, 马振环, 刘萍
    2023, 0(2):  118-125.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2.016
    摘要 ( 149 )   HTML ( 11)   PDF (1677KB) ( 146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开展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区域性河流水系森林景观评价与优化,为珠三角森林城市群森林质量提升与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依据。基于广东省2021年森林资源管理“一张图”数据,以地类、优势树种、年龄和郁闭度为依据进行景观类型划分与景观格局分析,其中优势树种分为桉树、阔叶混交林、其他阔叶林、杉木、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等6类。结果表明: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区域性河流水系森林景观多样性丰富,均匀度与连接度中等;森林景观斑块形状简单,以小斑块为主,斑块破碎化程度较大;森林景观以其他阔叶林为主,占比40.77%,桉树林次之,占比24.61%;郁闭度以中密度林为主,幼龄林、中壮林和成熟林的比例为1∶2∶1。建议通过高质量水源涵养林营造、低产低效林改造、中幼林森林抚育等森林质量提升项目,调整树种、龄组、密度结构,进一步优化森林景观的均匀度与连通性。

    研究简报
    外来植物猫爪藤入侵性与防治研究进展
    罗敏贤, 林碧华, 蔡明辉, 东鹏敏, 李国强, 刘宝, 郑世群
    2023, 0(2):  126-131.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2.017
    摘要 ( 161 )   HTML ( 8)   PDF (1009KB) ( 17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猫爪藤(Dolichandra unguis-cati)是一种原产于热带美洲的外来入侵藤本植物,最初作为观赏植物引入栽培,但随着生长区域的扩大,其对城市生态景观和物种多样性危害严重。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气候变化,猫爪藤在南方,特别是一些主要沿海城市呈现较严重的入侵态势,如不加以防范,可能发展成为危害严重的入侵物种。目前,国内关于猫爪藤的相关研究甚少,对其特性了解不多。在搜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繁殖策略、生长策略和竞争策略等3个方面归纳分析猫爪藤的主要研究现状。结果表明:块茎繁殖策略、运动习性、多胚现象、低叶片建成成本和凋落物遗留效应,这些特征或特性是猫爪藤入侵性的主要原由。通过研究分析,旨在揭示猫爪藤入侵性的源由和一般特点,阐明防除技术和利用价值,同时探寻研究空白点,以期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猫爪藤入侵特性提供参考,为做好预警、防除和价值利用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河北省朴属植物的调查研究
    李雪塞, 高云昌, 张树梓, 杜娟
    2023, 0(2):  132-137.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2.018
    摘要 ( 184 )   HTML ( 8)   PDF (21992KB) ( 6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朴属植物是我国重要的园林绿化树种,具有重要的药用和工业价值。在查阅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对河北省朴属植物资源进行了实地调查和标本考证,厘清了河北省朴属植物的种类。结果表明:黑弹树(C.bungeana Bl.)和大叶朴(C.koraiensis Nakai)为河北省重要乡土树种,小果朴(C.cerasifera Schneid)为河北省分布新纪录种,朴树(C.sinensis Pers.)和珊瑚朴(C.julianae Schneid)为引进栽培种。河北省朴属植物由2种增加到了5种(含栽培种)。通过研究分析,确认了小果朴在河北省太行山和燕山地区的分布。

    滇中地区元江栲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关联因子
    彭泽喜, 罗航, 李小英, 许彦红, 尹五元, 朱洪琴, 陈玉强, 陈晓琴
    2023, 0(2):  138-146.  doi:10.13466/j.cnki.lyzygl.2023.02.019
    摘要 ( 178 )   HTML ( 9)   PDF (1023KB) ( 35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计量指标

    为准确掌握滇中地区元江栲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及其与相关因子的关系,在设置典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以及物种多样性综合指数测度元江栲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物种多样性水平与立地因子、林分因子以及林地干扰强度的关系。研究表明:1)元江栲群落物种组成较丰富,共涉及75科141属202种,以灌木层(含更新层)物种组成最为复杂,乔木层树种组成具有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不同区域物种组成及重要值差异明显。2)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灌木层(含更新层)最高,元江栲群落物种多样性整体呈中等水平,研究区内不同调查区域间物种多样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群落草本层和灌木层(含更新层)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综合指数贡献率最大。3)物种多样性与立地因子、林分因子和林地干扰强度3个层面的6个因子间都表现出较强关联性,关联度大小排序为海拔>林地干扰强度>平均胸径>坡向>株数密度>坡度。通过研究,以期为滇中地区元江栲群落的修复和保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