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欢迎访问林草资源研究
刊  期:双月刊
创刊时间:1979年
主管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主办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
     调查规划院
出版单位:《林草资源研究》编辑部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10-1911/S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7-3438
扫一扫,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
本期热点文章更多...
2024年 第2期    刊出日期:2024-04-28
上一期   
目录
目录和封面
2024,(2):  0-0. 
摘要 ( 63 )   PDF (5623KB) ( 33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科学研究
祁连山典型植被土壤有机碳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姜生秀, 赵鹏, 张俊年, 李得禄, 刘子玺
2024,(2):  1-7.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2.001
摘要 ( 169 )   HTML ( 16)   PDF (1521KB) ( 7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讨祁连山典型植被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可为评估该地区森林土壤固碳效应提供科学依据。以退耕地为对照,以草地、天然乔木(青海云杉、祁连圆柏)、人工乔木(落叶松)和灌木5种典型植被为研究对象,测定0~100 cm深度土壤有机碳含量、有机碳密度、土壤粒度、pH、电导率、全氮、全钾和全磷含量,比较分析不同植被土壤有机碳组分的分布差异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不同植被类型平均土壤有机碳含量排序为青海云杉(5.99 g/kg)>祁连圆柏(5.59 g/kg)>落叶松(2.91 g/kg)>灌木(1.83 g/kg)>草地(1.66 g/kg)>退耕地(1.16 g/kg);平均土壤有机碳密度排序为青海云杉(3.43 kg/m2)>祁连圆柏(2.76 kg/m2)>落叶松(2.16 kg/m2)>灌木(2.08 kg/m2)>草地(2.00 kg/m2)>退耕地(1.33 kg/m2)。2)随着土层的加深,不同植被土壤有机碳含量整体上呈减小的趋势,土壤有机碳密度呈先增后减的趋势。3)不同植被类型土壤C/N为9.30~15.73,均值表现为青海云杉(14.96)>草地(11.66)>退耕地(11.54)>灌木(10.83)>落叶松(10.69)>祁连圆柏(10.63)。4)不同植被类型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有机碳与全磷、黏粒、粉粒呈极显著或显著正相关(P<0.01,P<0.05),有机碳与砂粒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P<0.01,P<0.05),有机碳与pH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祁连山自然生长的乔木土壤有机碳固持能力较好,在建设碳汇林时应充分考虑土壤有机碳的影响,优先选择乔木植被。

基于MaxEnt模型的森林火险区划等级研究——以烟台黄渤海新区为例
李杰, 晁碧霄, 闫钰倩, 姜帆, 张大为, 孙永康, 邹全程
2024,(2):  8-16.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2.002
摘要 ( 110 )   HTML ( 12)   PDF (2259KB) ( 27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森林火灾是一种突发性强、破坏性大的自然灾害,受气象、地形、植被、人类活动等影响。科学制定森林火险区划等级是预防和管控森林火灾的基础。最大熵(MaxEnt)作为机器学习模型的一种,被广泛应用于国内外预测森林火灾发生概率、识别森林火灾风险等级的相关研究,并被证实具有较高准确性。烟台黄渤海新区位于胶东半岛、黄渤海交界处,经济发达、人口密度大,人类活动对森林影响显著,在全国森林防火工作中具有代表性。以烟台黄渤海新区为例,采用MaxEnt模型,结合历史火情数据和气象、地形、地物类型、社会经济等主导环境变量,预测森林火灾发生概率,划定森林火险区划等级。结果表明:1)优势树种(组)、人口密度对森林火灾发生具有重要影响;2)烟台黄渤海新区高、中、一般风险区面积接近,高风险区主要位于西南部山区,一般风险区主要位于东北部沿海。经检验,本研究模型预测结果具有较高准确性,可为全国森林火险区划提供参考。

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片区山铜材种群空间分布格局
张顺卫, 李婧涵, 杨小波, 李东海, 黄耀, 杜春雁, 商乃演
2024,(2):  17-25.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2.003
摘要 ( 94 )   HTML ( 2)   PDF (1560KB) ( 22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山铜材(Chunia bucklandioides)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数量稀少、分布范围狭窄,研究山铜材的种群现状及分布格局对其种群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尖峰岭片区内的山铜材种群为研究对象,采用径级结构代替年龄结构的方法,将山铜材划分为4个龄级(Ⅰ级、Ⅱ级、Ⅲ级、Ⅳ级),运用成对相关函数g(r)对山铜材种群及其各龄级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关联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山铜材种群存在假性稳定增长的现象,只能在该生境中繁衍,很难扩大其种群规模;2)山铜材种群在小尺度下呈聚集分布,随着尺度的增加,大部分种群向均匀分布发展,少部分种群呈随机分布和聚集分布趋势;3)不同龄级的个体皆在小尺度下为聚集分布,其中Ⅰ级和Ⅱ级个体聚集程度较大,随着尺度的增加,部分龄级存在均匀分布,最终皆演变为随机分布;4)不同龄级间的空间关联性表明了山铜材主要靠Ⅲ级和Ⅳ级个体扩萌更新,其萌生个体对母树的依赖性强弱为Ⅱ级>Ⅰ级>Ⅲ级>Ⅳ级。因此,未来在山铜材种群的保护中,应以保护母树为主,适当间伐母树周边的萌生苗和清除倒伏枝条萌生苗附近的小型植物,将实生苗进行迁地保护,以此来扩大和保护山铜材野生种群。

基于连续清查数据的浙江省乔木林龄组结构变化动态
唐扬龙, 李梦婷, 陶吉兴
2024,(2):  26-33.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2.004
摘要 ( 105 )   HTML ( 10)   PDF (1186KB) ( 3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1979—2019年间的浙江省历次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和省级森林资源年度监测数据为依据,采用统计比较、平衡率分析、面积转移推算等方法,对浙江省40年的乔木林龄组结构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并预测之后10年(2020—2029年)的发展动态。结果表明:1)40年间,浙江省乔木林龄组结构变化可明显地分成两个阶段,1979年至20世纪末是乔木林面积快速增长期,龄组平衡率从0.464小幅缓增到0.546,龄组结构的优化不是主要演替特征,进入21世纪后,乔木林面积呈滞增状态,龄组平衡率从0.546提高到0.758,龄组结构优化成为主要演替特征;2)浙江省乔木林的龄组结构目前已接近较理想状态,具有充分培育森林资源的潜力,预测至2029年能达到理想状态;3)目前,浙江省乔木林存在着某个树种相对幼龄,另一个树种相对老龄而产生林分总体年龄互补效应,应注意因林分年龄结构总体较佳而掩盖的分树种年龄结构不均衡的情况。根据浙江省乔木林龄组结构现状和可持续经营的目标导向,提出优化龄组结构的措施建议,以期促进森林资源质量和固碳增汇能力的提升。

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不同果药复合种植模式植物水分利用效率
陶旺兰, 黄甫昭, 李健星, 王志英, 罗婷, 陆芳, 李先琨
2024,(2):  34-42.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2.005
摘要 ( 67 )   HTML ( 2)   PDF (1186KB) ( 1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水分是限制喀斯特地区植物生长的关键因子,了解不同果药复合种植模式的种间水分关系至关重要。为探究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主要果树和药用植物选择及复合种植模式的合理性,以李树的不同复合种植模式为对象,通过采集叶片并测定其稳定碳同位素值(δ13C),分析植物水分利用效率(WUE)差异,探讨复合种植模式的稳定性及合理性。结果表明:6种植物叶片δ13C和WUE变化范围分别为-31.6‰~-28.7‰和20.56~37.94 μmol/mol,δ13C与WUE排序为地枫皮>李树>半枫荷>广西甜茶>金丝桃>黄花倒水莲,可见地枫皮、李树和半枫荷比较适宜种植于喀斯特干旱生境,广西甜茶和金丝桃次之,而黄花倒水莲不适宜栽植于干旱生境。在李树+金丝桃、李树+黄花倒水莲、李树+广西甜茶这3种复合种植模式中,李树的WUE显著高于其林下套种的药用植物,模式内物种间适合度差异显著,复合种植模式稳定性较差;李树+半枫荷+地枫皮模式的WUE最高,且3个树种的WUE差异不显著,适合度相当,物种可以稳定共存,是漓江流域喀斯特地区比较理想的农林复合种植模式。

库布齐沙漠柠条林空间分布格局与景观特征研究
安达, 王海兵, 白云菲, 李思琪, 张雪, 徐光甫
2024,(2):  43-50.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2.006
摘要 ( 82 )   HTML ( 8)   PDF (1858KB) ( 2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揭示库布齐沙漠灌木资源分布与景观特征,对优化区域灌木资源分布结构,增加其保护与利用效能,稳固防沙治沙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GF-2遥感影像、DEM、气温、降水等数据,使用地理空间分析技术解析库布齐沙漠柠条林的分布现状与景观特征。结果表明:1)库布齐沙漠的柠条林斑块数量约2.2万个,总面积约2.1万hm2,占库布齐沙漠面积的1.49%。杭锦旗的柠条林斑块最多,东胜区最少;流动沙地的斑块最多,盐碱地最少。斑块多分布于高程984~1 093 m的区域,高程增加柠条斑块数量减少;随着温度升高、降水量增大,斑块数量增加,年降水量309~356 mm区域最多。2)库布齐沙漠不同区域景观特征与地势地貌、气温、降水、柠条林种植类型以及荒漠化防治作用有关。北部区域高程低、盐碱地多,属于库布齐沙漠扩张边缘,以连片成条带状生长的防沙阻沙柠条林为主;南部高程高、气温低,以防风固沙林与水土保持林为主;西部高程低、流动沙地多,气候干旱,属于荒漠草原带,以天然散生柠条林为主;东部水热条件好,多分布于退耕还林区域及道路两旁。库布齐沙漠应加大西部柠条林保护与修复力度,更新改造沙漠北部老化退化柠条林种植格局以增强其稳定性,库布齐沙漠东部水热优势显著,应继续增加柠条林种植面积,为柠条产业发展供给充足林草资源。

矿区排土场植物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指标的耦合关系
马媛, 张景波, 蔺方春, 辛智鸣, 罗凤敏, 杨耀科, 郭俊廷, 王嘉鹏
2024,(2):  51-58.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4.007
摘要 ( 77 )   HTML ( 2)   PDF (1197KB) ( 1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探究鄂尔多斯满来梁矿区不同修复年限下植物多样性及其与土壤理化指标的耦合关系,揭示植被与土壤在生态修复中的相互作用,为优化植被恢复策略及评估修复效果提供科学依据。 以修复年限在2~12 a的植被与土壤理化指标为研究对象,原始地貌为对照,通过调查不同样地内的植被组成与土壤理化性质,利用相关性分析揭示其相互影响与作用方式。结果表明:1)研究区共调查到51种植物,以菊科、禾本科和豆科为主,三者共占植物种类总数的61%;2)植物多样性随时间变化显著,物种数量先减少后增加,Margalef和Shannon-Weiner指数先降后升,Pielou和Simpson指数无明显变化;3)植物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理化指标存在中度及以上关联,其中pH和全磷与物种多样性关联较密切;4)修复初期,植物多样性与土壤理化指标的协调度提高,随修复年限增加,协调度先升高再降低,修复6 a时协调度最高。修复措施对植物多样性及其土壤理化指标的平衡发展有积极作用,需不断优化修复措施,使之达到最佳协调水平。

抚育间伐对福建千年桐-闽楠混交林磷含量的影响
郑凌羽, 李伟煌, 许丙岩, 王英姿, 洪滔
2024,(2):  59-67.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2.008
摘要 ( 72 )   HTML ( 5)   PDF (2112KB) ( 2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明确抚育间伐对千年桐-闽楠混交林的磷动态结构干扰机制,为千年桐-闽楠混交林土壤磷素的科学管理提供依据。以福建南平范桥国有林场5 a生千年桐和闽楠为对象,测定其土壤全磷、有效磷含量以及枝、叶、干、根全磷含量,研究抚育间伐对其根际土和营养器官磷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千年桐与闽楠根际磷富集作用明显,其抚育间伐前后根际土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显著高于非根际土(P<0.05),抚育间伐使千年桐和闽楠根际土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得到显著提高(P<0.05),在0~15 cm土壤深度,随着土壤深度增加,千年桐和闽楠根际土全磷和有效磷含量均呈上升的趋势。2)千年桐不同土壤深度根际土全磷与有效磷含量在抚育间伐前后均高于闽楠,抚育间伐后千年桐与闽楠不同土壤深度根际土全磷含量的差值与有效磷含量的差值均增大,抚育间伐提高了千年桐与闽楠枝、叶、干、根全磷含量,在抚育间伐前后,千年桐枝、叶、干、根全磷含量均高于闽楠。3)相关性分析表明,千年桐和闽楠根际土有效磷与根全磷、叶全磷均为显著正相关(P<0.05),其根全磷与叶全磷也显著正相关(P<0.05)。抚育间伐提高了千年桐和闽楠营养器官与根际土磷含量,对非根际土磷含量影响较小,对千年桐和闽楠根际土壤磷活化吸收有促进影响;抚育间伐对千年桐的影响程度大于闽楠,千年桐根系比闽楠更发达,具有更强的土壤磷活化能力。

基于无人机影像的高郁闭度马尾松林蓄积量估算方法研究
骆耀培, 李和平, 杨广斌, 岑刚, 李蔓, 曹乾洋, 王仁儒, 陈盼芳
2024,(2):  68-79.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2.009
摘要 ( 103 )   HTML ( 6)   PDF (13227KB) ( 2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降低传统野外调查成本,提高高郁闭度森林资源调查效率,以多光谱无人机影像结合实地样地调查数据为源数据,以马尾松纯林为研究对象,采用冠层高度模型(CHM)及多光谱影像6种植被指数构建模型,估算研究区林分蓄积量。结果表明:1)高分辨率数字高程模型的辅助能够有效弥补无人机影像在茂密森林无法提取地面点的缺陷,可提高CHM构建的精度,实现在茂密森林树高的准确提取;2)采用CHM提取研究区单木树高并估算蓄积量时,样地内共提取马尾松292株,提取的平均树高为18.77 m,小班区域内共提取马尾松18 120株,提取的平均树高为17.02 m,实测平均树高为18.17 m,平均树高提取效果较好,估算蓄积量为7 466.74 m3,实测蓄积量为9 024.40 m3,蓄积量估算精度为82.90%;3)植被指数模型的RMSE为0.39,R2为0.84,模型精度较高,蓄积量估算为8 620.30 m3,估算精度为96.26%。通过借助无人机遥感技术,两种蓄积量估算方法均能在高郁闭度森林中实现蓄积量的快速估算,其中通过多光谱数据提取植被指数构建模型估算蓄积量的效果更佳,这为进一步推广无人机影像在高郁闭度森林资源调查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技术应用
基质和外源激素处理对多花勾儿茶高空压条生根的影响
赵恬, 王胤晨, 周思旋, 曾兵, 袁扬, 邓梦青, 廖艳, 张锦华
2024,(2):  80-91.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2.010
摘要 ( 72 )   HTML ( 1)   PDF (1965KB) ( 1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多花勾儿茶是我国集蜜源、观赏和药用等功能为一体的传统珍贵树种,具有较好的生态和经济效益。为优选其高空压条繁殖的最佳条件,提高和完善其无性快繁技术,采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试验设计,探究不同基质配比、外源激素种类、外源激素浓度以及环剥宽度对多花勾儿茶高空压条生根的影响,并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函数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对各项生根指标进行综合评价,探讨4种因素对压条生根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适宜的基质和外源激素配比可显著促进多花勾儿茶形成愈伤组织并生根,同时可使各项根部指标增加。方差分析和极差分析表明,生根效果存在基质、外源激素和环剥的差异,其中基质配比和外源激素种类是影响各生根指标的最主要因素。综合评价得出,最有利于多花勾儿茶压条生根的条件为:珍珠岩+草炭+蛭石(1∶1∶1)作为基质、NAA作为生长调节剂、NAA浓度为400 mg/L,环剥宽度为10 mm,该条件下愈伤组织诱导率高达(93.33±2.36)%,生根率高达(85.00±4.08)%,(9.67±0.47)d即可在伤口处形成愈伤组织,(14.00±0.82)d开始生根,平均一级根数[(15.44±0.51)根]、平均一级根长[(7.13±0.25)cm]、平均一级根粗[(3.03±0.21)mm]、根鲜质量[(3.29±0.05)g]、根干质量[(0.67±0.04)g]、根系效果指数(5.50±0.06)、平均隶属函数值(0.77)均为最高。该研究可为建立多花勾儿茶快繁体系,推广多花勾儿茶栽培提供理论参考和数据支撑。

基于融合点云数据的马尾松林地单木分割算法研究
李炜, 王晓红
2024,(2):  92-100.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2.011
摘要 ( 61 )   HTML ( 1)   PDF (3512KB) ( 43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激光雷达技术在森林资源调查中具有较大优势,但单平台采集的数据往往存在扫描盲区,难以获取完整的森林结构信息。为此,以马尾松林作为研究对象,探究基于融合点云数据的马尾松林单木分割适宜性算法。首先提出一种针对森林样地点云数据融合的方法,然后采用标记控制分水岭算法、距离判别聚类算法和层堆叠算法对马尾松林进行单木分割,并对3种算法的关键参数的选取进行分析,最后提取树高验证融合点云估测森林结构参数的适用性。得出实验结果如下:1)提出的点云融合方法可以有效融合机载和手持激光雷达点云,配准误差为0.054 m;2)3种单木分割算法中,标记控制分水岭算法分割精度最高,总体精度为0.88,高于距离判别聚类算法和层堆叠算法;3)利用标记控制分水岭算法分割的单木提取树高,基于融合点云数据的R2值为0.983 7,RMSE为0.759 6 m,相较于单一点云数据,精度明显提高。研究结果可为多源激光雷达在林业领域的应用以及马尾松林地森林资源管理提供技术支持。

不同物候期兴安落叶松净光合速率对生理生态因子的响应
关蕾, 张欣, 张秋良, 菅亚男, 张永亮
2024,(2):  101-108.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2.012
摘要 ( 70 )   HTML ( 4)   PDF (2136KB) ( 20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不同物候期兴安落叶松净光合速率(Pn)变化及其主要影响因素,有助于更好地阐明兴安落叶松碳同化过程和机理。使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测量系统,测定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展叶初期(LOP)、展叶盛期(LSP)和叶变色期(LDP)的净光合速率、叶片温度(Tleaf)、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叶绿素含量(LChl)、氮含量(LN)、光合有效辐射(PAR)、空气温度(Ta)、大气CO2浓度(Ca)、水汽压亏缺(VPD)等生理生态因子,利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系统研究不同物候期兴安落叶松Pn变化特征及其与生理生态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兴安落叶松Pn的大小顺序为LSP>LDP>LOP,上层叶>中层叶>下层叶,差异显著;阳生叶>阴生叶,二者差异不显著。2)不同物候期兴安落叶松PnPARTaTleaf,GS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Ci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3)不同物候期、不同冠层高度兴安落叶松Pn对生理生态因子的响应有所差异,其主控因子是PARTaGS,此外,还受TleafVPDCi的影响。兴安落叶松天然林在不同物候期、不同冠层高度的净光合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在估算碳通量时,应考虑不同冠层高度叶片净光合速率的相对贡献。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毛乌素榆林沙区防护林健康评价体系研究
乔一娜, 曹双成, 石孟迪, 党宏忠, 秦于倩, 赵晓彬, 高荣, 石长春
2024,(2):  109-115.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2.013
摘要 ( 98 )   HTML ( 5)   PDF (998KB) ( 3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和建立防护林健康质量标准和评价体系,掌握毛乌素榆林沙区防护林健康状况,合理评价防护林健康状态对科学保护防护林资源和制定防护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措施具有指导意义。以毛乌素榆林沙区防护林不同立地类型为研究对象,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毛乌素榆林沙区防护林健康状况评价体系。结果表明:1)毛乌素榆林沙区防护林健康等级划分为5个,分别为健康(0.70~1.00)、微度退化(0.60~<0.70)、轻度退化(0.50~<0.60)、中度退化(0.40~<0.50)、重度退化(0~<0.40);2)毛乌素榆林沙区防护林健康状态总体偏低,属于轻度退化到中度退化,与实际调查结果基本相符。应加强毛乌素榆林沙区防护林的人为管护,减少人畜对防护林的破坏,以实现毛乌素榆林沙区防护林可持续发展与利用。

减氮配施生物炭对闽楠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
杨凌, 陈泽涛, 陈嘉显, 陈祝锋, 曾曙才, 何茜, 苏艳, 邱权
2024,(2):  116-123.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2.014
摘要 ( 73 )   HTML ( 0)   PDF (2664KB) ( 1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阐明氮肥减量配施生物炭对闽楠幼苗生长和光合特性的影响,通过盆栽试验,设置空白对照(CK)、常规施氮(F1)、减氮20%配施生物炭(F2B1)和减氮40%配施生物炭(F3B2)4个处理。结果表明:与CK相比,经F2B1和F3B2处理6个月后,闽楠幼苗的株高分别提高了11.5%和19.5%,地径分别提高了7.5%和9.1%。F1、F2B1、F3B2处理闽楠幼苗的叶片总长分别比CK多10.1%、26.1%、24.9%。叶片总面积的变化也呈现相同的趋势,3种施肥处理都显著高于CK,但不同处理间的叶片形状系数无显著差异。光合生理参数的结果表明,与CK相比,F2B1和F3B2处理对闽楠幼苗的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气孔导度(Gs)均有明显提高,但对水分利用效率无显著影响。闽楠幼苗的株高、地径与大部分叶片特征参数和光合参数之间均为正相关。F2B1和F3B2处理均可促进闽楠幼苗生长和光合作用,其中F3B2处理对株高、净光合速率和气孔导度的提升作用最佳,研究结果可为制定闽楠幼苗氮肥和生物炭的最优配施比例提供参考。

间伐后混交不同比例亮叶桦和毛竹对杉木生长的影响
孙昆, 吴大瑜, 孙洪刚
2024,(2):  124-132.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2.015
摘要 ( 78 )   HTML ( 5)   PDF (1329KB) ( 45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科学合理的混交能够恢复土壤地力,提高林分生产力,改善低质低效林,实现对杉木人工林的科学高效经营。通过对杉木人工林进行抚育间伐,以不同混交比例营造杉木-亮叶桦(1杉1桦、2杉1桦、3杉1桦)和杉木-毛竹(1杉1毛、2杉1毛、3杉1毛)混交林,探究混交对杉木个体生长特征和功能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1)与纯林相比,混交增加了林木竞争强度;杉木与亮叶桦混交时的林木竞争强度小于与毛竹混交。2)杉木与亮叶桦、毛竹混交均提高了杉木的叶面积指数。3)随杉木保留密度的增加,土壤中速效氮、有效磷和有机质含量随之下降;相比纯林,混交使土壤速效氮含量下降,但提高了土壤有效磷含量。4)杉木单株材积随杉木保留密度的增加而下降,林分蓄积反之。杉木-亮叶桦、杉木-毛竹混交林中,杉木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均高于自身纯林;杉木-亮叶桦混交林中杉木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同样大于杉木-毛竹混交林。5)Hegyi竞争指数与杉木单株材积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杉木单株材积与叶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有效磷与单株材积和林分蓄积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土壤有机质含量与林分蓄积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杉木-亮叶桦混交林在各方面要优于杉木-毛竹混交林;且杉木与亮叶桦混交比为1∶1时,对杉木单株生长促进效果最佳,有利于杉木大径材培育,促进杉木林分质量的提高;同时应兼顾林分产量,杉木与亮叶桦混交比为3∶1时,其杉木林分蓄积实现最大化。

研究简报
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实践——以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胡心亭, 袁军, 程涌泉, 郭丰毅, 袁伟影, 李罡, 杨永峰
2024,(2):  133-140.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2.016
摘要 ( 115 )   HTML ( 7)   PDF (1015KB) ( 128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05年我国正式启动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作为我国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20年来国家湿地公园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分析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探讨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策略,并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实践为研究案例,从珍稀濒危物种保护、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示范、自然教育等3个维度,在保护恢复湿地生物本底资源、提高生物种群和群落恢复力、加强生态监测与风险预警、科学与合理利用生物资源等4个具体保护目标层面,分析国家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点方向,包括加强严格保护湿地野生植物生境、科学修复野生动物栖息地、精细化动态防治外来入侵物种、完善湿地感知设施建设和拓展自然教育宣传体系等,旨在更好地促进新时期我国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和提高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质量。

基于Sentinel-2A的云南省城市绿地分类研究
胥晓, 张加龙
2024,(2):  141-148.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2.017
摘要 ( 62 )   HTML ( 2)   PDF (7470KB) ( 11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解云南省主要城市绿地的空间分布和构成情况,以文山、景洪、芒市、香格里拉、玉溪等5个代表性的主城区为研究区,基于Sentinel-2A卫星遥感影像提取光谱、纹理、植被指数和地形特征,采用随机森林算法对公园绿地、防护绿地、附属绿地、生产绿地4类绿地进行分类。结果表明:1)参与4种城市绿地分类的因子重要性排名中,海拔(Elevation)的贡献度最高;2)5个主城区绿地分类的制图精度(PA)与用户精度(UA)均高于非绿地的精度,且总体精度(OA)和调和平均值F1精度都在84%以上,Kappa系数为0.75;3)景洪市主城区和香格里拉主城区的4种绿地分类精度优于芒市主城区、文山主城区和玉溪主城区;4)文山、景洪、芒市、香格里拉、玉溪5个主城区的绿地总面积分别达到6.22、20.81、2.52、6.65、8.58 km2。采用随机森林算法进行城市绿地分类,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为云南省绿地资源的规划、生态环境保护管理等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撑。

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设特点与高品质发展策略
陈晗, 杨开良, 王杰, 秦立厚
2024,(2):  149-154.  doi:10.13466/j.cnki.lczyyj.2024.02.018
摘要 ( 81 )   HTML ( 1)   PDF (1441KB) ( 29 )  
数据和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森林城市群是区域生态建设和发展的新模式,珠三角森林城市群是国内具有良好发展基础的森林城市群。但目前,珠三角森林城市群仍存在生态斑块破碎化、城市间城乡间绿化较为薄弱等问题,亟需进一步缓解区域生态问题、提升区域生态品质。结合森林城市群、森林城市建设背景,分析珠三角森林城市群的发展基础和特点、森林城市的建设特征,以及珠三角区域面临的生态问题,探讨珠三角森林城市群高品质发展策略。森林城市群建设是区域尺度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珠三角森林城市群建设为推动全国不同区域的森林城市群建设提供了研究案例。

编辑部公告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