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林草资源研究
刊  期:双月刊
创刊时间:1979年
主管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主办单位: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林草
     调查规划院
出版单位:《林草资源研究》编辑部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10-1911/S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2097-3438
扫一扫,欢迎关注本刊公众号

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植被分类方法比较
    张殿岱, 王雪梅
    林业资源管理    2021, 0 (3): 108-113.   DOI: 10.13466/j.cnki.lyzygl.2021.03.017
    摘要697)   HTML19)    PDF (2282KB)(4251)    收藏

    以新疆库车市东部绿洲-荒漠过渡带为研究对象,利用GF-2号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采用基于像元的监督分类和分层次多尺度分割的面向对象分类方法对研究区植被信息进行准确识别。结果表明:1)监督分类与面向对象的分类结果大体一致,两者的总体分类精度均可达到94%以上,Kappa系数大于0.93,都体现出了较高的分类精度;2)与监督分类相比,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在总体分类精度上提升了3.79%,Kappa系数提高了0.032,具有更好的分类效果和分类精度。通过确定最优尺度分割,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可更为准确地提取研究区植被信息,为合理评价区域土地荒漠化状况提供科学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研究进展
    任晓琦, 侯鹏, 陈妍
    林草资源研究    2023, 0 (6): 146-158.   DOI: 10.13466/j.cnki.lczyyj.2023.06.018
    摘要469)   HTML20)    PDF (1148KB)(4066)    收藏

    森林地上生物量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状况的关键性指标之一,对全球气候变化、以及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遥感技术快速发展并日益成熟,已成为大区域尺度森林地上生物量反演的主要技术手段。通过系统梳理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从数据源和反演模型两方面对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研究进展进行讨论:从数据源角度,阐述分析光学遥感数据、合成孔径雷达数据、激光雷达数据等3种数据源提供的有效信息、优势及局限;从反演模型角度,结合实际应用案例讨论分析多元回归模型、机器学习算法、机理模型等3种模型的特点及适用范围。在总结现阶段利用遥感手段反演森林地上生物量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探讨未来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反演的方向和热点。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全国林地“一张图”数据库建设及扩展应用
    许等平, 李晖, 庞丽杰, 张煜星, 黄国胜, 韩爱惠
    林业资源管理    2015, 0 (5): 36-43.   DOI: 10.13466/j.cnki.lyzygl.2015.05.007
    摘要849)      PDF (3140KB)(3756)    收藏
    首先,介绍了县省国家多级林地“一张图”建设的内容,研究了林地“一张图”信息提取、检查验收、整合建库等关键技术;其次,基于WebService技术设计开发了全国林地“一张图”数据管理与服务平台并实现在线运行;最后,对全国林地“一张图”的扩展应用进行了探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主要结果及分析
    昝国盛, 王翠萍, 李锋, 刘政, 孙涛
    林业资源管理    2023, 0 (1): 1-7.   DOI: 10.13466/j.cnki.lyzygl.2023.01.001
    摘要4618)   HTML367)    PDF (1091KB)(2815)    收藏

    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以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成果为底板,以2019年为基准年,全面查清了我国荒漠化和沙化的状况。通过简要介绍第六次全国荒漠化和沙化调查的基本情况,全国荒漠化和沙化土地状况和动态变化,结合相关资料分析了目前的防治形势并提出了对策建议。调查结果显示,截至2019年,我国荒漠化土地面积为25 737.13万hm2,沙化土地面积为16 878.23万hm2。与2014年相比,5年间全国荒漠化土地面积净减少378.80万hm2,年均减少75.76万hm2。沙化土地面积净减少333.52万hm2,年均减少66.70万hm2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基于哨兵2号多光谱遥感数据的草原植被盖度反演——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
    田海静, 王林, 韩立亮, 范云豹, 杨吉林
    林业资源管理    2022, 0 (4): 134-140.   DOI: 10.13466/j.cnki.lyzygl.2022.04.017
    摘要588)   HTML20)    PDF (4757KB)(2353)    收藏

    建立高精度草原植被盖度遥感估算模型对定量评估草原资源质量和支撑草原精细化管理至关重要。研究利用内蒙古自治区草原样地调查数据,基于哨兵2号多光谱遥感数据进行了草原植被盖度分类遥感建模及反演。研究表明:1)23种植被指数与实测植被盖度均呈现显著相关性(P<0.001),其中相关性最强的为NDVI,相关系数为0.834;2)正弦函数在高值部分(植被盖度>75%)的低估现象更明显,而线性函数在低值部分(植被盖度<25%)的高估现象更明显,通过采用两种函数对植被盖度进行分段模拟,结果较好;3)按照草地类分为6组分别进行植被盖度建模后,内蒙古自治区1 894个符合质量要求的样地模拟植被盖度与实测植被盖度的相关系数R2=0.722,显著性水平P<0.01,RMSE=12%;4)内蒙古自治区不同草地类植被盖度从高到低分别为山地草甸78.91%,温性草甸草原73.7%,低地草甸53.89%,温性草原52.57%,温性荒漠草原32.76%,温性草原化荒漠25.52%,温性荒漠19.29%。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云南省中缅边境森林火灾现状与防控能力提升研究
    关品高, 彭杏资, 陈玉永, 张红飞, 江剑, 李世友
    林业资源管理    2021, 0 (5): 153-159.   DOI: 10.13466/j.cnki.lyzygl.2021.05.020
    摘要632)   HTML9)    PDF (1075KB)(2344)    收藏

    在调研云南省有关州(市)县的森林防火基本情况、特色做法的基础上,对云南省中缅边境森林火灾防控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提升边境森林火灾防控能力的必要性进行了分析。从森林火灾预防、扑救、应急(保障)等3个方面,对生态阻隔系统、可燃物处理、水灭火装备、队伍建设、联防联控、危险源普查等共计25项内容的能力提升提出具体措施;同时,对云南省中缅边境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提出建议。通过研究探讨,以期提升云南省中缅边境森林火灾综合防控能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山东省珍稀濒危保护树种的自然分布及特点
    刘丹, 臧德奎
    林业资源管理    2018, 0 (1): 155-158.   DOI: 10.13466/j.cnki.lyzygl.2018.01.022
    摘要574)   HTML12)    PDF (1037KB)(2276)    收藏

    依据山东省林木种质资源调查结果,统计出共有15种珍稀濒危树种在境内有自然分布,隶属于12科13属,并总结出其分布特点,提出保护建议,为今后开展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滇中地区元江栲群落物种多样性及其关联因子
    彭泽喜, 罗航, 李小英, 许彦红, 尹五元, 朱洪琴, 陈玉强, 陈晓琴
    林业资源管理    2023, 0 (2): 138-146.   DOI: 10.13466/j.cnki.lyzygl.2023.02.019
    摘要325)   HTML9)    PDF (1023KB)(2236)    收藏

    为准确掌握滇中地区元江栲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及其与相关因子的关系,在设置典型样地调查的基础上,采用Margalef丰富度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以及物种多样性综合指数测度元江栲群落的物种多样性水平,结合灰色关联分析法探究物种多样性水平与立地因子、林分因子以及林地干扰强度的关系。研究表明:1)元江栲群落物种组成较丰富,共涉及75科141属202种,以灌木层(含更新层)物种组成最为复杂,乔木层树种组成具有典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特征,不同区域物种组成及重要值差异明显。2)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灌木层(含更新层)最高,元江栲群落物种多样性整体呈中等水平,研究区内不同调查区域间物种多样性具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群落草本层和灌木层(含更新层)对群落物种多样性综合指数贡献率最大。3)物种多样性与立地因子、林分因子和林地干扰强度3个层面的6个因子间都表现出较强关联性,关联度大小排序为海拔>林地干扰强度>平均胸径>坡向>株数密度>坡度。通过研究,以期为滇中地区元江栲群落的修复和保育措施的制定提供依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亚高山草甸不同坡位冷箭竹生境特征及对生长的影响
    颜科宇, 陈平平, 李建兴, 张丽梅, 刘辉, 陈正发
    林业资源管理    2023, 0 (2): 70-78.   DOI: 10.13466/j.cnki.lyzygl.2023.02.010
    摘要314)   HTML7)    PDF (2297KB)(2209)    收藏

    冷箭竹作为低纬度高原亚高山草甸的优势植物种,明确不同坡位冷箭竹生境特征及关键生长影响因子对其群落保护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以云南寻甸高本山区亚高山草甸冷箭竹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不同坡位冷箭竹生长及生境因子特征,采用相关性热图辨识冷箭竹关键生长影响因子。结果表明:1)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随坡位上升呈降低趋势,风速和太阳辐射强度随坡位上升呈升高趋势。2)不同坡位土壤颗粒组成均以粉粒为主,土壤容重随坡位上升呈升高趋势,土壤含水率、大团聚体含量和土壤化学指标均随坡位上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草甸土壤呈明显的酸性特征,中坡位土壤理化特性反映出土壤质量水平相对更高。3)随着坡位上升,冷箭竹形态和群落特征均呈现出显著的劣化趋势。4)相关性热图分析表明,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强度、风速、土壤容重和有效磷对冷箭竹相应生长特征影响较大,其中空气温度、太阳辐射强度、风速和土壤容重是影响冷箭竹生长的关键性因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中东欧地区林业发展现状及“16+1”合作前景分析
    王燕琴, 陈洁, 顾亚丽
    林业资源管理    2017, 0 (1): 153-159.   DOI: 10.13466/j.cnki.lyzygl.2017.01.024
    摘要409)   HTML13)    PDF (1343KB)(2153)    收藏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16+1”合作机制的积极落实,中东欧地区作为“一带一路”的沿线国家,成为林业合作的重点区域。中东欧国家森林资源良好,林业科研实力强劲,产业发展基础良好,具备良好的林业合作基准。分析了中东欧地区的森林资源禀赋、林业法律法规政策、森林经营管理制度、林产品加工贸易现状等情况,总结认为中东欧自然资源禀赋优良,林业管理机制较为完善,林业产业基础较好,基于此分析了中国与中东欧加强林业合作的前景及相关风险,以期为推动“16+1”林业合作提供参考与智力支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我国一元立木材积表基本现状分析与估计误差检验
    曾伟生, 杨学云
    林业资源管理    2023, 0 (2): 43-49.   DOI: 10.13466/j.cnki.lyzygl.2023.02.006
    摘要552)   HTML22)    PDF (1271KB)(2129)    收藏

    立木材积表是森林资源调查监测的重要基础数表。一元立木材积表在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已经应用了40多年,目前的适用性如何一直未进行过系统检验。对现行一元立木材积表的基本现状,从数量、分区、树种及材积式类型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利用138 911株测高样木数据对大部分一元立木材积表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国家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应用的一元立木材积表总数达到707个,按省级行政区分布数量相差悬殊,从3~171个不等;有18个省级行政区划分了若干个编表总体,而其它省级行政区则是以行政区范围为总体;各省级行政区编表树种组数量也存在较大差异,最少的才3个,最多的达到31个;编表所用模型达到25个,但近九成的一元立木材积表是基于其中5个模型编制的;全部一元立木材积表约七成超出了±5%的允许误差限,31个省级行政区及四大森工集团的材积估计误差有10个超出了±10%的范围,其中负偏最大的为-14.86%,正偏最大的为23.22%。基于分析结果,建议在本次清查期末对现行的一元立木材积表进行一次全面而系统的适用性检验,并对已存在显著偏差的一元立木材积表进行统一修订,从编表总体划分、树种分组、材积式类型等方面进行优化调整,同时还应积极推进材积估计方法从一元表向二元表转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基于融合MaxEnt和HSI模型的驼鹿生境适宜性评价
    曾浩威, 凌成星, 张军, 刘华, 赵峰, 金跃, 刘曙光, 张雨桐
    林业资源管理    2023, 0 (4): 115-122.   DOI: 10.13466/j.cnki.lyzygl.2023.04.014
    摘要303)   HTML10)    PDF (3281KB)(2092)    收藏

    驼鹿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研究驼鹿生境适宜性是保护驼鹿种群的关键内容。以黑龙江南瓮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对象,结合最大熵(MaxEnt)模型和生境适宜性指数(HSI)模型对驼鹿生境适宜性进行评价,利用无人机样带调查得到驼鹿分布点数据,采用MaxEnt模型得到各环境因子贡献度情况和单一环境变量响应曲线,结合保护区自然地理情况,再构建不同环境因子对驼鹿影响程度的评价模型,定量评价保护区驼鹿生境适宜性。结果表明,该区域影响驼鹿生境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是海拔(20.3%)、坡度(11.4%)、距河流距离(11.3%),而坡向、坡位、植被覆盖度对于驼鹿生境影响较小;驼鹿偏好在低海拔、坡度缓和、阳坡、靠近河流、远离人为干扰、覆盖度高的森林区域活动。在保护区内,驼鹿高适宜生境区域面积为424.6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8.5%;低适宜生境区域面积为 1 422.9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62.0%;不适宜生境区域面积为447.5 km2,占保护区总面积的19.5%。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广东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鸟类多样性研究
    陶青, 唐跃琳, 陈永锋, 张雄芳, 崔平越, 王英永, 林石狮
    林业资源管理    2015, 0 (4): 115-123.   DOI: 10.13466/j.cnki.lyzygl.2015.04.020
    摘要434)      PDF (1406KB)(1988)    收藏
    梧桐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鸟类调查共记录13目35科135种,将6种本次调查中未记录到的历史种类合并分析后,雀形目共有24科95种,占梧桐山鸟类总数的66.4%;按生态类型分,鸣禽类型或林鸟类型占优势。优势种类为红耳鹎、小白腰雨燕、暗绿绣眼鸟、白头鹎、丝光椋鸟、叉尾太阳鸟、树麻雀、红胸啄花鸟、长尾缝叶莺,大山雀和白腰文鸟。共有留鸟78种(占54.5%)、冬候鸟33种(占23.1%)、夏候鸟18种(占12.6%)和过境鸟15种(占10.5%);繁殖鸟96种(占67.1%)。共记录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3种,CITES附录Ⅱ鸟类12种,IUCN受胁鸟类易危(VU)1种,中国物种红色名录近危(NT)5种,“三有”动物96种,广东省省级保护动物3种,中国特有种1种。梧桐山鸟类分布最集中的区域是梧桐山村-小梧桐-大梧桐-碧桐道-沙头角;西坑片区虽然植被较好,但鸟类多样性并不丰富。讨论了部分可能为逃逸或归化的类群如矛纹草鹛、蓝翅希鹛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东北虎豹国家公园规划研究
    梁兵宽, 刘洋, 唐小平, 班勇, 蒋亚芳, 孔颖, 李兵兵, 白玲
    林业资源管理    2020, 0 (6): 23-30.   DOI: 10.13466/j.cnki.lyzygl.2020.06.005
    摘要1654)   HTML77)    PDF (1976KB)(1947)    收藏

    设立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是保护东北虎、东北豹等具有全球意义的珍稀濒危物种及栖息地、保护生态安全屏障的重大举措。国家公园设立面临东北虎豹种群恢复的关键窗口期、国有林区改革转型期和自然保护地体制历史性变革期叠加,情况更为复杂多变。提出了坚持自然优先、国家利益、惠益社区和全民共享的建设规划发展理念,明确了起步阶段以恢复东北虎豹定居种群并稳定繁衍、修复并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促进形成生态友好型社区生产生活模式作为主要管理目标,采用系统规划、适应性规划和LAC框架模型等方法对国家公园边界范围、管控区划、管理体制、生态修复、社区发展等关键问题提出了设计解决方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湖南省杜仲资源现状调查
    王效宇, 陈毅烽, 伍江波, 杜红岩, 金晓玲
    林业资源管理    2015, 0 (3): 146-150.   DOI: 10.13466/j.cnki.lyzygl.2015.03.028
    摘要267)      PDF (1084KB)(1926)    收藏
    通过收集湖南省各县市林业科技推广站数据及实地调查的方式对湖南省内杜仲资源进行详查。结果表明杜仲在整个湖南省现有的14个地级市中均有分布。现有杜仲 11 551.6hm2,主要分布在张家界慈利县、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益阳安化县和常德石门县。其中慈利县的栽培面积达4 969.1hm2,被称为湖南的杜仲之乡。杜仲的树龄结构主要有1~5a,16~25a,60a三个年龄段;栽培模式主要以传统的大树栽培模式为主,在少数地方开始了果园化栽培模式和立体栽培模式的尝试。存在的主要问题为缺乏管理和栽培模式单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地理加权回归模型结合卫星遥感的松阳县森林地上碳储量估算
    邹为民, 陈超, 黄蕾, 宋美萱, 李雪建, 杜华强
    林业资源管理    2023, 0 (4): 132-140.   DOI: 10.13466/j.cnki.lyzygl.2023.04.016
    摘要267)   HTML9)    PDF (5877KB)(1834)    收藏

    森林地上碳储量(Aboveground Carbon,AGC)是反映森林生态系统基本特征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森林功能结构和生产潜力的理论基础。松阳县作为浙江省九大林业重点县之一,生态地位十分重要,全县以中、低山丘陵地带为主,四面环山,如何解决复杂地形对AGC时空变异的影响,是实现山区森林AGC精准估算的关键。为此,基于Landsat TM卫星影像,并结合松阳县森林AGC调查数据,构建结合空间变异特征的地理加权回归模型(GWR)估算森林AGC,并与普通最小二乘法(OLS)的结果进行对比,最后选取最优模型预测松阳县森林AGC及其空间分布。研究表明:Landsat TM卫星影像的纹理信息对预测松阳县森林AGC有重要作用;GWR模型能够准确估算松阳县森林AGC及空间分布,并且比OLS模型精度提升了9%,R2达到0.71;松阳县森林AGC总量为3.901×106 Mg,平均AGC为23.70 Mg/hm2,占丽水市森林植被AGC总量的10%左右,在服务区域生态功能上具有较为重要的地位。研究将为松阳县森林AGC精准估算提供先进的技术手段,同时也为松阳县森林碳汇功能评价提供科学的数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林分蓄积量和树种组成计算方法比较
    程瑞春
    林业资源管理    2014, 0 (3): 163-166.   DOI: 10.13466/j.cnki.lyzygl.2014.03.034
    摘要1735)      PDF (1044KB)(1830)    收藏
    利用旺业甸林场固定标准地林木树高和胸径的调查数据,分别比较了平均实验形数公式法、平均实验形数标准木法和一元材积表法计算林分蓄积量和林分蓄积组成的计算结果。结果表明:3种方法计算的蓄积量中,任意两者之间存在线性相关关系;测算混交林树种组成系数不一致的,对优势树种(优势树种相同时,对低于5%的树种)的蓄积系数差值分类后进行符号检验,3种方法的蓄积组成计算结果在0.05水平下差异不显著。因此,平均实验形数法可以用于林分蓄积和蓄积组成的估测。对林农或家庭林场而言,平均实验形数公式法的实用性更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中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顶层设计
    唐小平, 蒋亚芳, 刘增力, 陈君帜, 梁兵宽, 蔺琛
    林业资源管理    2019, 0 (3): 1-7.   DOI: 10.13466/j.cnki.lyzygl.2019.03.001
    摘要672)   HTML21)    PDF (1068KB)(1826)    收藏

    对《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指导意见》作了解读。从我国自然保护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本着体现改革创新、并与国际接轨的原则,从国家顶层设计的高度,阐述了构建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的重大意义、核心理念以及国家公园主体地位的基本内涵,提出了我国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分类系统和发展目标,明确了建立统一分级分类的管理体制、创新科学规范适用的监管机制、推动自然保护地整合优化、解决自然保护地历史遗留问题和构建自然保护地治理体系保障机制的基本任务。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基于车载LiDAR数据的行道树信息提取及安全风险评价
    穆田宝, 吴琳娜, 张海涛, 张寒
    林业资源管理    2022, 0 (5): 91-98.   DOI: 10.13466/j.cnki.lyzygl.2022.05.012
    摘要320)   HTML8)    PDF (6310KB)(1782)    收藏

    基于激光雷达点云数据快速精准地获取城市行道树的结构特征和安全风险状况,对于辅助智慧城市管理具有重要意义。针对行道树参数获取中LiDAR点云数据对于形态特征不明显区域难以分割的问题,研究提出了一种树干中心点圆形索引的行道树单株木提取方法。首先,根据高程信息获取树干层切片点云并基于改进的DBSCAN聚类算法对切片数据进行分割;其次,结合地物形态特征识别树干并获取中心点,基于中心点的圆形索引方法完成单株木结构特征信息提取;最后,结合风险矩阵法对研究区内行道树的稳定性和其对交通影响的安全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提出的单株木提取方法能有效提高形态特征不明显区域中行道树单株木分割精度,可以准确获取行道树的数量、形态和位置等结构参数信息;安全风险评价发现,研究区内大部分行道树稳定性和对交通影响风险处于Ⅰ级可忽略风险状态,但部分行道树稳定性和对交通影响风险为Ⅱ、Ⅲ级,这些树木主要分布在研究区行道树密集交错的区域。研究结果可为相关部门及时有效地监测和管理行道树提供相应的决策支持。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玉屏侗族自治县古树名木资源特征分析及保护对策
    易善军, 姚晔, 崔健, 石美琳, 曾伟生
    林业资源管理    2020, 0 (2): 37-45.   DOI: 10.13466/j.cnki.lyzygl.2020.02.007
    摘要591)   HTML8)    PDF (1453KB)(1737)    收藏

    采用实地调研、文献查阅、走访等方法,对玉屏侗族自治县境内古树名木的种类、数量、树龄,以及保护级别、生长势及植物区系特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玉屏侗族自治县共有古树名木485株,分属23科30属34种,其中,一级古树32株,二级古树38株,三级古树415株;古树名木的数量与海拔和坡度呈极显著相关,不同树种海拔、坡度分布差异较大;古树具有南北区系过渡特征,属的分布具有以温带分布为主,热带分布为辅的特点。通过调查发现,玉屏侗族自治县古树名木保护中存在缺乏保护资金,养护水平低,重保护轻利用等问题。针对相关问题,提出拓宽融资渠道,建设专业技术队伍,新建古树公园等保护和管理对策。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