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贺炜, 刘滨谊. 有关绿色基础设施几个问题的重思[J]. 中国园林, 2011, 27(1):88-92.
|
[2] |
WHYTE W H. Securing open space for urban American:Conservation easements[M]. Washington: Urban Land Institute.1959.
|
[3] |
NDUBISI F, DEMEO T, DITTO N. Environmen-tally sensitive areas:A template for de-veloping greenway corridors[J]. Landscape Urban Planning, 1995, 33(1-3):159-177.
|
[4] |
谭少华, 赵万民. 绿道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J]. 中国园林, 2007(2):85-89.
|
[5] |
付斌. 冈山市西川绿道公园日本[J]. 世界建筑, 1985(2):28-29.
|
[6] |
刘滨谊, 余畅. 美国绿道网络规划的发展与启示[J]. 中国园林, 2001(6):77-81.
|
[7] |
胡剑双, 戴菲. 中国绿道研究进展[J]. 中国园林, 2010, 26(12):88-93.
|
[8] |
陈明坤, 张清彦, 朱梅安, 等. 成都公园城市三年创新探索与风景园林重点实践[J]. 中国园林, 2021, 37(8):18-23.
|
[9] |
范榕, 徐灏文, 赵锴铮. 近30年国外绿道理论研究进展与趋势:基于CiteSpace的图谱量化研究[J]. 生态经济, 2020, 36(7):221-229.
|
[10] |
蔡秋阳, 祁磊, 高翅, 等. 武汉市张公堤绿道植景评价研究[J]. 中国园林, 2017, 33(8):73-76.
|
[11] |
董启迪, 何朋蔓, 吴林家, 等. 成都市锦城绿道一期声景调查与评价[J]. 声学技术, 2022, 41(2):257-263.
|
[12] |
谢菊明. 绿道休闲游憩功能的评价:以广州生物岛绿道为例[J]. 美术学报, 2014(1):114-117.
|
[13] |
林石狮, 叶有华, 孙延军, 等. 深圳市区域绿道两栖爬行动物多样性评估[J]. 林业资源管理, 2013(2):107-112.
|
[14] |
殷丽峰, 李薇, 任斌斌. 北京城市绿道植物多样性及其群落特征[J]. 西部林业科学, 2021, 50(2):28-34.
|
[15] |
卢飞红, 尹海伟, 孔繁花. 城市绿道的使用特征与满意度研究:以南京环紫金山绿道为例[J]. 中国园林, 2015, 31(9):50-54.
|
[16] |
周扬, 钱才云, 魏子雄. 居住街区街道空间友好性评价研究:基于居民主观测度视角[J]. 南方建筑, 2022(4):69-77.
|
[17] |
迈克尔·索斯沃斯,许俊萍. 设计步行城市[J]. 国际城市规划, 2012, 27(5):54-64.
|
[18] |
吴文治, 陆佳顺, 赵斌. 国内外街道设计导则比较研究[J]. 规划师, 2022, 38(7):58-65.
|
[19] |
申世广, 唐欢, 邱冰. 步行友好的绿道评价研究:以南京环紫金山绿道为例[J]. 风景园林, 2018, 25(11):46-51.
|
[20] |
陈衍泰, 陈国宏, 李美娟. 综合评价方法分类及研究进展[J]. 管理科学学报, 2004(2):69-79.
|
[21] |
邓雪, 李家铭, 曾浩健, 等. 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方法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2012, 42(7):93-100.
|
[22] |
郭金玉, 张忠彬, 孙庆云. 层次分析法的研究与应用[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2008, 18(5):148-153.
|
[23] |
李昆仑. 层次分析法在城市道路景观评价中的运用[J]. 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 2005, 38(1):143-147.
|
[24] |
杨芳绒, 张晨曦, 鲁黎明. 基于AHP法的郑州城市公园康养景观评价[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22, 37(1):247-252.
|
[25] |
周龙, 杨晓雪, 段晓晨. 6种半干旱地区园林绿化植物综合适应性评价[J]. 林草资源研究, 2024(1):73-81.
|
[26] |
吴亚玲, 鲍齐齐, 万开元, 等. 华东地区水湿生木本植物综合评价与筛选[J]. 中国园林, 2023, 39(4):109-114.
|
[27] |
孙林林, 徐德兰, 刘保国. 郑州黄河风景名胜区生态敏感性评价研究[J]. 林业资源管理, 2022(6):95-100.
|
[28] |
黄智君. 森林资源保护与绿色发展耦合协调关系及障碍因子分析[J]. 林业资源管理, 2022(3):122-128.
|
[29] |
高留柱, 何元春. 再现古都洛阳名园风采的洛浦公园[J]. 中国园林, 1996(3):6-9.
|
[30] |
戴菲, 章俊华. 规划设计学中的调查方法3:心理实验[J]. 中国园林, 2009, 25(1):100-103.
|
[31] |
王宁, 杜豫川. 社区居民适宜步行距离阈值研究[J]. 交通运输研究, 2015, 1(2):20-24.
|
[32] |
张扬汉, 曹浩良, 郑禄红. 绿道景观设计方案评价与优化研究:以漳州市绿道景观设计为例[J]. 江苏农业科学, 2013, 41(12):196-199.
|
[33]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城市停车规划规范:GB 51149-2016[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
|
[34]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公园设计规范:GB 51192-2016[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6.
|
[35] |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S].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12.
|
[36] |
徐海顺, 杨林山, 陆晓. 南京市集雨型绿地冷岛效应影响因素研究[J]. 环境科学与技术, 2023, 46(4):121-128.
|
[37] |
王洋洋, 黄锦楼. 基于绿视率的城市生态舒适度评价模型构建[J]. 生态学报, 2021, 41(6):2170-2179.
|
[38] |
吴承照, 曹霞. 景观资源量化评价的主要方法(模型):综述及比较[J]. 旅游科学, 2005(1):32-39.
|
[39] |
何彬元, 曾嵘, 戴蒲英, 等. 广西森林城市高质量发展评价及影响因素研究[J]. 林草资源研究, 2023(5):89-97.
|
[40] |
李新举, 方玉东, 田素锋, 等. 黄河三角洲垦利县可持续土地利用障碍因素分析[J]. 农业工程学报, 2007(7):71-75.
|
[41] |
孟世玉, 杨芳绒, 李卓, 等. 广西乡村景观村民满意度评价及障碍因子分析:以北流市北部乡村为例[J]. 中国园林, 2022, 38(9):87-92.
|